阿根廷圆梦:一场伟大的加冕典礼

阿根廷圆梦:一场伟大的加冕典礼

或许在比赛开始前,上帝就悄悄决定了:一个伟大球员的世界杯谢幕演出,必须要配以一场伟大的决赛,和一个伟大的对手。

当梅西在开赛前强调这将是自己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时,上帝其实就已经想好,要为他安排一个伟大的加冕典礼和告别夜晚——北京时间12月19日凌晨,卡塔尔世界杯决赛落下帷幕,阿根廷在点球大战中战胜法国,捧得2022年世界杯冠军。梅西带着潘帕斯草原的雄鹰们,终于举起他们阔别已久的大力神金杯。

整场决赛,有着宛若史诗般的跌宕起伏和荡气回肠,堪称世界杯决赛史上之最。全球观众一度以为90分钟能结束的战斗,最后酣战近3个小时。阿根廷两球领先,法国绝境追平,阿根廷再次领先,法国再度追平。甚至直到比赛尾声,两队还有彼此绝杀的机会。加时赛中,梅西突然闪现,用一粒金子般的进球将阿根廷推上王座。但他在巴黎圣日耳曼的队友、比他小12岁的姆巴佩再次站了出来。他用极致冷静的稳准狠点球,又一次将阿根廷拽了下来,在世界杯决赛大演帽子戏法。直到点球搏杀,顽强的阿根廷人才终于挺了下来,摘得桂冠。

这一切似乎都像是上帝的安排。它足够精彩,更非凡刺激,将作为一场能说明“足球为何是第一运动”的经典比赛载入史册。整场比赛和结局,就像决赛举办地卢塞尔体育场一样,有着殿堂般的绚烂。当梅西作为阿根廷队长,在中东人精心营造的氛围内举起金杯时,整座体育场就像是在举办一个全球瞩目的加冕典礼。一瞬间,一颗颗灿烂的金星从颁奖台集体喷射涌出,像是要把阿根廷人这些年所有的情绪和付出在顷刻间倾泻而出——梅西等待这一刻太久了,阿根廷等待这一刻太久了。

决赛这千回百折的过程,像是阿根廷足球过去多年缩影,潮涨潮落,大悲大欢。这个由天空蓝白色编织的国度,从不缺少光辉的历史和璀璨的群星。但纵观它过往这些年的征途,却是每一次都走得异常艰辛。自1986年马拉多纳带队夺冠后,阿根廷人有长达36年再未触碰过大力神杯。他们一次次冲击,却一次次地失败,像是一个金杯的绝缘体。这期间,邻国巴西荣升五星、克星德国踩着他们两次站上世界之巅,而此前从未夺冠的法国也两次染指了他们的梦想,这一夜又差点卡在了他们身前。

在上帝安排的多哈这一夜之前,阿根廷人近40年对世界之巅的冲击,近乎一部悲情史。记忆中,它是中年马拉多纳的泪水,是奥尔特加的愤怒和后悔,是战神巴蒂在替补席的心碎,是里克尔梅的不甘和坎比亚索的眼泪,是伊瓜因浪费的机会……这些瞬间曾是如此苦涩,以至于过去每次阿根廷失败,电视台都会播放那首近乎陈词滥调的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》。

作为当世罕见的足球天才,梅西是这一切的见证者,甚至亲历者。当他在2006年世界杯横空出世,就担负起了重振阿根廷的希望。年轻的梅西开始一次次将巨石推到山顶,多次带队杀入决赛,却又一次次滑至山脚的幽谷,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,徒劳而无助。当时间走到2022年,当梅西从年轻变得年迈,从小将变为老将,童话才终于成真。他终于在自己最后一场世界杯上圆了梦想,拿到了所有奖杯中最倾慕的大力神杯。

随着梅西身着卡塔尔王室薄纱的加冕,过往的伤痕在那一刻都成了勋章。他高举的金杯,他笑逐颜开的高歌舞蹈,他和一众蓝白色战友的拥抱庆祝的瞬间,将就此定格在时间的长河中,被世人永久地忆起和回望。2022年世界杯,是他许诺的告别,也是他荣耀的加冕。金杯闪耀,纵使诸神迟暮遇黄昏,也将是永远明亮的星辰。

如果要给2022年世界杯挑选一支全球共同的主队,那我想非阿根廷队莫属。在卡塔尔人建成的一座座精致球场里,阿根廷的比赛从来都是座无虚席,支持他们的球迷在多数时刻占压倒性优势,成了32强中的最大公约数。决赛中,那些挥舞蓝白色旗帜的不只有阿根廷人,还有来自全球的梅西和阿根廷球迷。他们掀起巨大的声浪,只为一个共同期盼:梅西能带领阿根廷夺得本届世界杯。

这背后是一个全球性的期待:任何一项大众运动,都必须要有一个享誉全球的顶级代言人,他是这项运动的魅力象征、推广大使甚至运动之“神”。篮球有乔丹,橄榄球是汤姆·布雷迪,网球有费德勒、纳达尔这对绝代常青树……然而自马拉多纳退役后,足球运动虽在全球变得普及和大众化,“梅罗”双骄成为一代佳话,但这项运动还是缺少了一个具备绝对统治力的顶级王者。

在足球被大规模认识之初,就诞生了贝利和马拉多纳两代球王。当俱乐部赛事尚未成为主流,他们以一己之力夺得世界杯的事迹被国民和世人颂赞,留下诸多经典瞬间被大范围传播,就此建构出足球运动中有关“球王”的迷思与想象,也为其定义下具体的标准:一个顶级球星的生涯名誉,主要就在于世界杯能否有精彩表演,能否率领国家队拿下世界冠军。只有这样,方能称王。

中国球迷所称的“球王”,在外文语境中有着更另类的直接表达:“G.O.A.T”(Greatest of All Time)。这个词汇在近年被球迷们频繁提及,是球类运动本身在全球普及的结果。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,当每个球迷都有了发声渠道,足球的大众性就让其开始演变为一项能频繁造“神”的运动。后马拉多纳时代,有关“球王”的迷思曾被放在了一位位顶级球员身上,罗纳尔多、齐达内、罗纳尔迪尼奥……但因各种原因,他们并未完全满足世人们被抬高的期待。

千呼万唤下,梅西横空出世。他几乎具备成为“球王”的一切禀赋:前场球员出道,天赋绝代,在社交媒体兴盛的年代频繁上演具备冲击力的表演,18年职业生涯里把俱乐部荣誉拿了个遍,4座欧冠奖杯和7座金球奖震古烁今,个人数据和荣誉妙到毫巅。

但世人们对于竞技英雄的要求,似乎从来都不满足于其某项成就之艰难高深,而在于其成就的广阔与全面,并冠以“满贯”的称谓与想象。世人们也并不在乎竞技英雄的个人成就,他们在乎的,是他能否以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亡、率民族登上山峰。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就是这种期待最好的珍稀舞台,只有对这座山峰的一次次冲击,才是他真正的、图腾般的“封神”时刻,能让他在后人的记忆中常常被记起,被永久传唱。这种伟大,是被世人所定义的。

梅西的存在,让全球开始期盼着一位现象级“球王”的诞生。他尤为特别,来自传统足球强国阿根廷,身前站的是马拉多纳。两人无论是身形、踢法都有诸多相似:不到170厘米的身高、左脚、金童、连过五人……这些标签,让梅西从出道之年就带着比肩和超越传奇的期望,十几年如一日。

而与马拉多纳的张扬和贝利的古板不同,梅西安静谦和、顾家恋家,习惯将情感和个性隐匿在自己的天才之下,也并不打算涉身于足球之外。在一个从不缺少个性的年代,这反而是极其稀缺的,一些球迷也因此喜欢和拥戴他。当时间来到他的最后一届世界杯,盼望他登顶的呼声就达到了顶峰,氛围狂热而炽烈。梅西需要这座奖杯,就像全球需要一位“球王”一样。整个地球都期待着这一刻太久了,尤其是卡塔尔看台上那些高歌的阿根廷人。

决赛时,卢塞尔体育场挤满了阿根廷的蓝白色。如果你仔细留意过往的大赛,就会发现阿根廷球迷的独树一帜。他们喜欢把蓝白色的球衣和围巾举过头顶,甩手挥舞,气氛随着挥舞而炙热。那是一种奔放热烈的舞动,像是在潘帕斯草原上挥舞着马鞭。成千上万的旋转着的蓝白色,能让静止的看台在一瞬间就动感飘逸起来。

这种充满激情的助威方式,是阿根廷国民性格的写照。与如坐针毡的中东酋长相比,他们是热情洋溢的,甚至是随心所欲和肆无忌惮的,能将浪漫表达得性感、直接和狂野。关于这点,一句最精辟描述是“脏脸的天使”(Angels with dirty faces)——虽然在现实中狂野甚至顽劣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怀揣着理想的初心和追求。该典故源自一部1938年的电影,后被1957年夺得美洲杯的阿根廷球员用作自我描述,最后成了英国足球记者乔纳森·威尔逊撰写《足球阿根廷史》的名字。有关世界杯的场外新闻里,阿根廷球迷花光房子首付,也要千里迢迢赶来卡塔尔加油。他们会占他人的座,整场比赛站着怒骂高歌,讽刺敌人,颂赞自己。阿根廷球员在胜利后做出的鬼脸和嘲讽,也为这个描述写下了最好的注脚。决赛时,是福将也是老将的“天使”迪马利亚惊艳全场,为最终夺冠贡献出巨大能量。

现代国家意义上的阿根廷建立于一片空白之地,居民多是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殖民时代后裔。拉丁人将其浪漫天性,在这片阳光土地挥洒得淋漓尽致。靠着优渥的自然条件,20世纪初的阿根廷人均GDP一度能排到全球第七,位居发达国家行列。但财富的富庶并不能满足这个新兴国家的身份认同和精神追求。阿根廷在殖民时代爱上足球,从未放弃在此领域寻找一位其国民精神的代言人,一位现实中的“脏脸”天使。

阿根廷球员历来个子偏矮,灵活好斗。上世纪20年代起,阿根廷本国就流传着有关小矮个儿的传说。1928年,阿根廷作家博罗科托(Borocotó)建议,阿根廷应该为一个“Pibe”(西班牙语,小子)建一座雕像,以代表阿根廷的足球文化与自我想象:这小子面部很脏,有一双宛若骗子的眼睛,眼神狡诈但明亮,头发蓬乱而浓密。他穿一身阿根廷式条纹衫,膝盖上布满了涂消毒水的伤口,还带着一个用旧袜子绑成的足球。“如果这座雕像有一天能升起,我们很多人都会为他脱帽致敬,就像在教堂里那样。”

博罗科托的描述宛若上帝的预言,提前几十年预示了迭戈·马拉多纳的诞生。在这个来自贫民窟一代“球王”的降临前后,阿根廷足球两次站上世界顶峰,于1978、1986年两夺世界杯。其中马拉多纳1986年独自带队夺冠的壮举,更是足球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迹。他从此位列“球王”,更成了阿根廷人倾慕景仰的民族英雄。

马拉多纳夺冠的年代,正值阿根廷经济水平一落千丈,整个国家从高收入滑落进困顿之中。1982年,阿根廷与英国在马尔斯维纳群岛爆发战争。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,却遭到远渡重洋而来的英国军队的重创。这场马岛战败让阿根廷人蒙羞,而不断跌落的经济则加剧了国民的屈辱感。当国家荣光不再,足球就成了阿根廷人唯一的精神寄托。而此时,马拉多纳横空出世,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天神一样在1986年带队夺冠,以一己之力提振了整个国民的荣耀与精神。

马拉多纳的伟大,就此被铭记和书写下来。随着英阿大战中他的连过五人和上帝之手,被建构也被神话,哪怕他作为个体并非完美,有着半神半魔的二元形象。在属于他的年代里,彩电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,足球运动被广泛传播和接纳为世界第一运动。于是,顶礼膜拜的世人们就在心中以他为标准和刻度,在那个全球化初兴的年代里,定义下了足球百年殿堂中的终极标准——要想成为“球王”,就必须要拿下世界杯。

阿根廷的蓝白色和一众群星,也在马拉多纳之后闪耀,在电视普及的年代被世人熟知。卡尼吉亚、雷东多、巴蒂斯图塔、贝隆、里克尔梅、克雷斯波……但他们再未能传承其遗产,阿根廷足球在马拉多纳退役后命途多舛,屡败屡战,28年无冠。星光璀璨但命薄红颜,增加了蓝白色的悲彩。足球也是现实的隐喻循环,这期间阿根廷从高收入国家彻底掉入经济泥潭,再也未能站起。

直到今天,马拉多纳这座山峰也显得过于高大了。他的成就无可比拟,他的反叛让他超越足球,成了与切·格瓦拉和贝隆夫人并列的精神图腾,他也因此被阿根廷人纪念和传唱——在卡塔尔漫天飘扬的蓝白色中,当所有人都身着梅西和阿根廷球衣时,马拉多纳和歌声,成了区分阿根廷人和非阿根廷人的最好方式。

决赛与法国鏖战时,即使是通过电视直播,我们也能听见阿根廷人的高歌。他们扬起手臂,齐声高唱一首名叫《兄弟们,现在我重燃梦想》(Muchachos,Ahora Nos Volvimos a Ilusionar)的歌曲。这首歌他们从小组赛一直唱到了决赛,歌词让人动容:

“我出生在阿根廷,迭戈(马拉多纳)和利昂纳尔(梅西)的故乡。我永远不会忘记,马尔维纳斯的那些男孩。我不会向你解释,因为你也不会明白。我们输掉了那么多决赛,我哭了那么多年。”

“兄弟们,现在我们又重燃了梦想。我想第三次赢下大力神杯,成为世界冠军。我们可以看到,迭戈在天堂,与唐·迭戈和拉托塔(马拉多纳的父母)在一起。让我们为利昂纳尔欢呼!”

中国观众对阿根廷球迷助威方式的熟悉,大概源自2006年世界杯。那一年,阿根廷球迷中带队挥舞蓝白色的领军人物,正是已经退役、膀大腰圆的中年马拉多纳。他在看台上激情挥舞的样子,随着那届杯赛上阿根廷的精彩表现被传到世界各地。尤其是在小组赛6∶0大胜塞黑的比赛中,当比赛进行到第77分钟,镜头扫过看台,只见一群蓝白色球迷集体起立欢呼。马拉多纳更是情难自已,号召所有球迷点燃气氛。ESPN解说员见此直呼:“接下来,我们将见证一个重要时刻的诞生。”

一切只因梅西登场了。那一年他只有19岁,一头长发,青春萌动,解说员称他有着“令人惊讶的天赋”。他在登场15分钟里就贡献了一射一传,进球后他对着看台挥拳发泄,向世界昭告自己的诞生,世人们就此认识了这个叫利昂纳尔·梅西的天才。他是阿根廷人眼里的下一个“Pibe”和马拉多纳。后者退役后,这种期望曾被寄托在奥特加、艾马尔、萨维奥拉、里克尔梅乃至特维斯等人身上,均先后幻灭,直到梅西降临。

生于罗萨里奥的梅西,当时还被解说员称作少年。他个子矮小,灵动飘逸,球风像是潘帕斯草原的写照。但与奔放欢乐的阿根廷人不同,梅西生性安静,喜怒不形于色。他少年时期患有生长障碍,13岁就被送到西班牙,在异乡一边接受欧洲医学治疗,一边训练打拼。内敛的他最初融入艰难,天生的拘谨沉默,让队友们一度以为他是个哑巴。

但在世间绝对的天赋面前,这些都不重要。在西班牙,梅西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才华,他像是球场上的一个精灵,能将足球牢牢地黏在脚下,用独步天下的频率和敏捷去征服了一个个队友和对手。在他刚入球场的那几年,小罗为他开路,马拉多纳为他欢呼,弗格森爵士忍不住为他唱赞歌。有关那时梅西的天赋,一句经典的评价是:如果以同为“双骄”的C罗对比,C罗有着建立在天赋基础上的极致努力,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,而梅西仿佛就是为踢球而生的,去做足球之外的任何事都是浪费。

因为他有着这项运动中最高的天赋,人球合一,臻于化境。他也对足球倾注下最重的情感。叔叔说,小时候的梅西一旦拿球就血脉贲张,脸红得像番茄,丢球就号啕大哭,向任何安慰他的人发火。长大后的训练中,他过人如麻、很少传球,会向任何劝他不要再过人的队友怒吼,也会在被队友犯规后一怒之下过完全场,更会在瓜迪奥拉安排他在场下轮休时表达愤怒——他对于足球近乎偏执的渴求,让他的队友和教练震惊,甚至一度影响着他们的关系。在绝对的才华前,高傲的瓜迪奥拉选择包容,“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球员可以无视我,那就是梅西”。

梅西也给予了足球最大的回报。2006年登临世界后,他逐步迈向顶峰。18年职业生涯里,他在俱乐部赛场斩获7座金球奖、6次世界足球先生、6座欧洲金靴奖,还拿下11次联赛冠军、4次欧冠冠军。这些纪录已远超贝利和马拉多纳,彪炳千古。

然而,世人们对于竞技英雄的期待从来都不是关乎个人的,而是关乎国家与民族。这是来自想象的共同体的一种期盼,是一种集体意识的无意识投射。自梅西在欧洲赛场崭露锋芒,阿根廷就无尽期待这位新“Pibe”能重振这个失落国家的精神。这种希望是压力,也曾经衍生出无尽的想象。哪怕是冲击失败的过去,也从未远离这些希望带来的争议。2006年阿根廷最后点球不敌德国,主教练佩克尔曼遭到猛烈抨击:如果他换上了进攻天才梅西,阿根廷队是否就会笑到最后了?梅西的职业生涯是否就会不一样了?阿根廷人曾经不禁一次次地这样想。

那之后,命运的剧本仿佛写好。当2006一代退出,梅西扛上重任,一次次带队冲击荣誉。他一度带领阿根廷队进过三次美洲杯决赛、一次世界杯决赛,却没有赢下过一次。2014年,他在世界杯决赛加时赛失利,凝望金杯无言,后人谓之“这么近、那么远”。2016年,他连续两年倒在美洲杯决赛的点球大战,在更衣室哭得崩溃,几乎萌生去意。

那几年的连续失利,像是带有某种被诅咒的宿命,让人觉得永世无法翻身,哪怕是一个天才带队。现任阿根廷主帅斯卡洛尼说,那几年的连续失败给了他一种极大的无力和颓丧感:“我们永远不会赢得任何东西”,“我们不会赢,不会赢,不会赢”。

这让阿根廷人不满。一个绝对的天才,却无法回报自己的祖国,强烈的反差让阿根廷人抓狂。哪怕梅西说,愿用所有荣誉去换一座大力神杯,也总有人怀疑梅西对国家队的忠诚。批评声集中在他的性格、精神气质与带队能力。他射失的点球和谦和的性格都成了罪状。这个从小就远赴欧洲的孩子,似乎不能满足国民对“球王”和“Pibe”的要求。他们把更多的爱戴留给了特维斯这样的本土顽劣浪子,却对在欧洲赛场闪耀的梅西掌声寥寥。或许是他的脸蛋过于俊俏干净,或许是他过于内敛沉默,没有国民们熟悉的那一丝匪气顽皮。他是少见的天才,却不是能代表他们的“脏脸”天使。在一些人眼里,梅西的性格不能匹配他的天赋,他的欧洲经历也与祖国格格不入,甚至成了一种“原罪”。

有那么几年,我们很难见到一个笑逐颜开的梅西,他不再拥有被小罗背在背上的笑容,也失去了被逆转后奋起直追的决心。为了给阿根廷带来好运,他剪短了发,蓄起了须,时常眉头紧锁,表情凝重。在旁人眼里,这代表着成熟,却也说明着他少年心气的变迁。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,一个国家的期望是多么的沉重。

如果说2006年的梅西只是初露锋芒,在一众前辈的庇护下被豁免了责任,那自2010年起,当他在俱乐部赛场登峰闪耀,世人就对站上世界顶峰的他正式提出了最高要求。一个全球性的“球王”愿景在这一年的南非世界杯形成。那届世界杯上,马拉多纳出任阿根廷主教练,开赛前,他决定将队长袖标戴在梅西身上。

“我只看梅西紧张过一次,还不是在足球场上。”当时在场的前队长贝隆透露。首场比赛开赛前要讲话,梅西表现得很紧张,“梅西不怕在场上当领袖,但赛前在全队面前讲话,他有点不利索”。那一年梅西只有23岁,内敛的他显然对重担感到紧张和压力。不仅因为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阿根廷队长,更因为它承自马拉多纳。

2021年的美洲杯决赛在巴西的马拉卡纳举行。本届世界杯开赛前,一则关于当时阿根廷队的纪录片在Netflix放出。镜头里的梅西一改往日的拘谨,在更衣室发表嘹亮的激情演讲。他直指这场比赛的重要性,“我们都知道阿根廷对阵巴西意味着什么”,更感谢了队友们45天来集训的付出,提及队友达米安·马丁内斯见不到刚出生的女儿。

“这些都是为了什么?”梅西发问,“没有巧合,兄弟们。你们知道吗?这届美洲杯本来是在阿根廷举行的,是上帝把它带到了这里,让我们可以在马拉卡纳球场举起奖杯,让这座奖杯更加耀眼,兄弟们。”一同在场的队友回忆,梅西演讲时气场震撼,让达米安·马丁内斯当场流泪,很多人起了鸡皮疙瘩。当他开口时,阿根廷总统都不得不沉默地聆听。

如果说马拉多纳有外露的反叛性格和冲天脾气,支撑着他的非凡天赋,那梅西是不同的。他从未想过要成为祖国的救世主,更从未想要做马拉多纳那样的精神领袖和文化偶像,只是他的天才让他被迫站在了这个浪尖。马拉多纳是天生的领袖,而梅西则是为了国家荣耀,一步步把自己“逼”成了领袖,逼出了赛前讲话中的同理心和阳刚霸气。当他作为能力最强者,承载着全阿根廷的希望时,他不得不站出来,一步步驱动自己,去进化,去蜕变。

十几年来,梅西蓄起了胡须,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“脏脸”天使。他学会了如何在赛前鼓励队友,如何公开讲线厘米的身躯去扛起一个国家的重担。这是梅西在球技之外最大的突破。队友们也给予了梅西最大回报,当2021年美洲杯决赛终场哨声响起,几乎所有队友都一同跑向梅西,跟他拥抱——在国际大赛里,这种场景十足罕见,也十足动人。也许这些队友最知道,梅西有多么需要这个冠军,阿根廷有多么需要这个冠军。哪怕仅是一个洲际奖杯,他们也足足等了28年。

2021年美洲杯的夺冠像是一次释放。阿根廷球迷开始愈发对梅西表达爱意和认可,他们改编了《Muchacho》,一首当地乐队La Mosca Tsé-Tsé创作于2003年的老歌。这首歌后来成了梅西的最爱。歌词中,阿根廷球迷将梅西与马拉多纳并列——此时的他不再是下一个马拉多纳,他就是梅西,是球迷们爱戴的利昂纳尔。他多年来的谦和随和、无尽的付出和赫赫之功,终于累积下了丰盈的果实,让他和阿根廷夺冠逐步形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集体愿景。

阿根廷队在万众瞩目中开启本届世界杯之旅。他们空前团结,一改早年阿根廷队山头林立、相互不服的隔绝与孤立。时间的种子在这支阿根廷队渐渐发芽——教练斯卡洛尼提拔德保罗、劳塔罗、帕雷德斯、罗梅罗等人,都是第一代从小看着梅西踢球长大的阿根廷男孩,将其视为偶像,愿意为之赴汤蹈火。一个成熟的梅西与他的一众信徒,最终衍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首场比赛对阵沙特,阿根廷出师不利,大热之下爆冷输球,濒临淘汰的边缘。但就是这样的生死时刻,逼出了洲际赛场上一个“最好的梅西”——35岁的他不再凌厉敏捷,时常栖身中场,却踢得云淡风轻,迎来了他职业生涯最好时刻之一。看过沧海横流、历经千磨百折的梅西,像一个绝世的武林高手一样,虽远离最激烈的江湖搏杀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。

对阵墨西哥的生死战,他的远射挽救了紧张的阿根廷全队;对阵荷兰,他在人缝中的穿裆传球宛若开了天眼,堪称本届世界杯最佳助攻;对阵克罗地亚,他迅捷的转身戏耍了本届世界杯上的最佳中卫之一格瓦迪奥尔,整套动作一气呵成,简直像是篮球场上的科比·布莱恩特。

球迷们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梅西。他不再隐忍,情感外放,带着一丝痞匪之气。他会在进球后挑衅庆祝为同胞鸣不平,也会在采访时怒喷激战的对手。或许是他背负的压力过大,或许是他真正成为一个领袖。从竞技的角度看,这往往是好事——他的天才灵感与情感激荡终于开始交织在一起,迸发出巨大的能量。如此一来,球场上就变得一切皆有可能。

决赛对垒卫冕冠军法国,梅西率先罚入一粒轻巧的点球;第二球,他在对方中卫绞杀下,于中场传出妙传,阿根廷的反击空间瞬间开阔,“天使”迪马利亚完成致命一击;加时赛中,当比赛愈发焦灼,又是梅西站了出来,将队友劳塔罗频繁浪费的机会转换为进球。点球大战中,他当仁不让第一个上前,在窒息的氛围中稳住了军心。

这是最后的梅西,也是最好的梅西。他或许不再拥有独步天下的锋芒和凌厉,但他几乎做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队长所能担负的一切。那些球场内挥舞蓝白色的阿根廷球迷们、梅西的队友和对手们乃至安排这场比赛的上天,都见证着这一切。队友因他而不遗余力,阿根廷球迷为他齐声高唱。或许是马拉多纳在天有灵,听见了他们的歌唱,看见了所有阿根廷人的奔跑,做出了最后的抉择。

当蒙铁尔罚入制胜点球,阿根廷球员们在场中围成一个圈,彼此诉说那一份激动的狂喜。很多人情难自已,迪马利亚比赛还没结束就哭成泪人,德保罗脸庞涨得通红,蒙铁尔脱下衣服后就蒙脸大哭,很多队员溃倒在地。看台上,很多球迷们更是像坠入爱河一般,泪流满面地拍照纪念。央视解说员贺炜也激动得用破音的嗓子,引用出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名言:“任何命运,无论如何复杂漫长,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: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!”

只有梅西例外。当所有人都激动万分、痛哭流涕时,他只是淡定地、开心地笑着,一直笑着。那笑容温暖纯真,随和宽厚,是他球技之外的另一个标志。他笑着去挨个拥抱了所有人,笑着去亲吻自己的家人,笑着去举起他和阿根廷赢得的那个最重要的奖杯。

阿根廷队在万众瞩目中开启本届世界杯之旅。他们空前团结,一改早年阿根廷队山头林立、相互不服的隔绝与孤立。时间的种子在这支阿根廷队渐渐发芽——教练斯卡洛尼提拔德保罗、劳塔罗、帕雷德斯、罗梅罗等人,都是第一代从小看着梅西踢球长大的阿根廷男孩,将其视为偶像,愿意为之赴汤蹈火。一个成熟的梅西与他的一众信徒,最终衍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如果说马拉多纳有外露的反叛性格和冲天脾气,支撑着他的非凡天赋,那梅西是不同的。他从未想过要成为祖国的救世主,更从未想要做马拉多纳那样的精神领袖和文化偶像,只是他的天才让他被迫站在了这个浪尖。马拉多纳是天生的领袖,而梅西则是为了国家荣耀,一步步把自己“逼”成了领袖,逼出了赛前讲话中的同理心和阳刚霸气。当他作为能力最强者,承载着全阿根廷的希望时,他不得不站出来,一步步驱动自己,去进化,去蜕变。十几年来,梅西蓄起了胡须,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“脏脸”天使。他学会了如何在赛前鼓励队友,如何公开讲线厘米的身躯去扛起一个国家的重担。这是梅西在球技之外最大的突破。队友们也给予了梅西最大回报,当2

但世人们对于竞技英雄的要求,似乎从来都不满足于其某项成就之艰难高深,而在于其成就的广阔与全面,并冠以“满贯”的称谓与想象。世人们也并不在乎竞技英雄的个人成就,他们在乎的,是他能否以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亡、率民族登上山峰。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就是这种期待最好的珍稀舞台,只有对这座山峰的一次次冲击,才是他真正的、图腾般的“封神”时刻,能让他在后人的记忆中常常被记起,被永久传唱。这种伟大,是被世人所定义的。

如果说马拉多纳有外露的反叛性格和冲天脾气,支撑着他的非凡天赋,那梅西是不同的。他从未想过要成为祖国的救世主,更从未想要做马拉多纳那样的精神领袖和文化偶像,只是他的天才让他被迫站在了这个浪尖。马拉多纳是天生的领袖,而梅西则是为了国家荣耀,一步步把自己“逼”成了领袖,逼出了赛前讲话中的同理心和阳刚霸气。当他作为能力最强者,承载着全阿根廷的希望时,他不得不站出来,一步步驱动自己,去进化,去蜕变。

发表评论